“三尺浪高鱼化龙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三尺浪高鱼化龙”出自宋代白玉蟾的《郑天谷写神随喜说偈》。
“三尺浪高鱼化龙”全诗
《郑天谷写神随喜说偈》
宋代 白玉蟾
大道本来无形,安得这般面觜。
是你不合带来,只得任他赞毁。
三分似人,七分似鬼。
不是骷髅,不是傀儡。
这个是第几个身,这个是第几个你。
有人更问如何,向道剑去久矣。
三尺浪高鱼化龙,痴人犹戽夜塘水。
《郑天谷写神随喜说偈》白玉蟾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《郑天谷写神随喜说偈》是宋代白玉蟾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中文译文:
大道本来无形,安得这般面觜。
是你不合带来,只得任他赞毁。
三分似人,七分似鬼。
不是骷髅,不是傀儡。
这个是第几个身,这个是第几个你。
有人更问如何,向道剑去久矣。
三尺浪高鱼化龙,痴人犹戽夜塘水。
诗意:
这首诗词探讨了人与神的关系以及人性的复杂性。诗中提到\"大道\",指的是宇宙的本源、真理或道义的根源,它是无形的。\"面觜\"指的是面目和外貌,这句话表达了人类无法用形象的外表来展现大道的本质。诗人认为,人们无法完全理解大道,因为大道超越了我们有限的认知能力。
诗中提到\"三分似人,七分似鬼\",表达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。人既有人性的一面,也有邪恶或灵性的一面,这种复杂性使得人难以被完全了解和定义。
诗人通过描述\"骷髅\"和\"傀儡\"的形象,强调了人的身体和外在形象的虚幻性。这里的\"骷髅\"和\"傀儡\"可以被视为对物质世界的嘲讽,暗示着一种超越物质的存在。
诗末,诗人表达了对追求真理和道义的决心。他提到\"向道剑去久矣\",暗示着他一直在追求道义的剑之道。他将追求道义比作\"三尺浪高鱼化龙\",强调了追求道义的困难和壮丽的景象。而\"痴人犹戽夜塘水\"则表达了对追求者的怀疑和无助,暗示了在追求道义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挫折。
赏析:
这首诗词通过对大道、人性和追求真理的思考,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本质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。诗中使用了象征性的语言和形象,给予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。通过对人性的描绘,诗人表达了人类的复杂性和难以捉摸的一面。同时,诗人也表达了对追求真理和道义的坚定决心,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困难和挫折。
整体而言,这首诗词展示了白玉蟾独特的思想和对人类存在的思考,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隐喻性,给人以思考和启示。